5G+地质灾害监测预警
方案介绍:
近年来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、能源和环境压力,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。面对这一严峻挑战,必须全面深入利用物联网、移动通讯、三维可视化、地理信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,加强和提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、评价分析、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能力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利用5G技术实现灾害点数据的实时传输、无人机巡更、高清视频实时监控、视频会议、指挥通信等,并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物联网平台进行多维度的能力组合,将传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到立体化监控、网格化管理、智能化治理的层次上,赋能应急行业数字化转型。
基于5G网络,5G戒赌上岸群视频进行实时监控,通过视频回传,并利用5G移动边缘计算(MEC)进行智能分析,具有精准识别、实时性强、部署方便等优势,弥补传统视频分析移动性差、覆盖不足、视野死角多等问题,解决突发事件应急、自然灾害防控问题。
方案总体架构:
5G+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选型上遵循“先进成熟、稳定高效、安全可靠”的原则,基于分布式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建设,实现基础信息的纵横联通、共建共享、深度融合。总体设计含六个部分,即终端层、基础网络层、场所与设施层、支撑平台层、数据资源层、综合应用层。
总体系统架构
(1)终端层
通过物联感知前端(雨量计、位移计等)、视频监控、视频会议终端(会议终端、会议移动APP、会议一体机)、指挥通信终端&热线(卫星电话、值守热线、无线通信集群)等手段获取实时监测数据,实现地质灾害点信息的全面接入。
(2)基础网络层
利用5G公网为信息的采集与更新提供数据传输通道。
(3)场所与设施层
利用应急管理指挥中心、应急数据中心、政府信息化云平台等场所和设施,为项目搭建基础保障,具体包括网络系统的建设、机房建设、多媒体设备建设、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,通过利用应急管理指挥中心、应急数据中心、政府信息化云平台等场所和设施,为整个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。
(4)支撑平台层
通过的视频会商与指挥平台,地理信息平台(GIS+BIM)、物联网采集平台(IOT)、配套支撑系统等支撑平台,从整合、协同、管理和服务四方面对业务系统的开发、部署和运行进行支持。
(5)数据资源层
数据资源层是系统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中心,由基础数据资源、共享数据资源、部门内部信息资源、非结构化数据资源、数据治理系统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、其他业务系统等组成。
(6)综合应用层
综合应用层包括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大数据服务”和“门户”,包括数据管理、监测预警、指挥救援、决策支持、政务管理。同时与成员单位、省应急管理局、抢险物资等部门协同联动,上报下达、数据同步。
(7)标准规范体系
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、管理规范,指导整个工程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。
(8)安全保障体系
合理评估系统的安全等级,按照国家相关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进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,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物理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应用安全、访问安全。
(9)运维服务体系
分布式体系架构的节点分布较广,运维管理相对复杂,需要参照 ITIL 的管理规范进行整个体系的运维管理机制建设,并配合覆盖整个体系的运维管理监控系统,对体系的硬件、网络、数据、应用及服务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、综合监控,及时发现和预见问题,并按照相应的流程及时处置,保证体系持久的稳定运行。
方案优势
1、物联网:5G最大的应用场景不是带宽的提升,而是物联网,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,机器类通信、大规模通信、关键性任务的通信对网络的速率、稳定性、时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,这些新应用对 5G的需求十分迫切。
2、大数据: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。大数据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,整个社会数据化加速,大数据技术,尤其是可视化分析为其赋能,显得尤为重要。地质灾害监测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需求巨大。通过能力输出,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全面发展,构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态环境。
3、人工智能: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英文缩写为AI。它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。
4、区块链: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、点对点传输、共识机制、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。区块链(Blockchain),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,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,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,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,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,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(防伪)和生成下一个区块。
5边缘计算: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,采用网络、计算、存储、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,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。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,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,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、应用智能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。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,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。而云端计算,仍然可以访问边缘计算的历史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