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团工作
团学活动 GROUP WORK
首页 > 团学活动 > 正文

《艺术·云课堂》第七期:王强老师——精品鉴赏课:碑志主人背后的故事

2020-04-21

罗曼·罗兰曾说过:“艺术的伟大意义,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、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。”

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,用传统的书写工具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形态,书法中蕴含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书法功力,还有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以及情感色彩。

千山万水隔不断,唯愿无事常相见。

疫情当下,我们虽然被紧张的气息笼罩,但艺术的魅力永远让我们在浪漫的氛围中沉醉。校团委联合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创德育示范基地,推出《艺术·云课堂》之艺术鉴赏系列“云课”,一起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,让我们的灵魂徜徉在笔墨氤氲之间。

本期,我们邀请到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书法专业带头人王强教授,将为大家讲解碑志背后的历史故事,结合我们所熟悉的碑志探索其身世经历以及历史价值。

图片一

个人简介:

王强,1959年生于北京。祖籍山东寿光。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。“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”博士。教授。2004-2016年任360环球在线注册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,360环球在线注册书法专业带头人。北京社会科学家联合会委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,360环球在线注册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。

  1. 研究方向:

中国古代文学;中国书法。

  1. 主要著述:

  1. 专著:《老子道德经新研》(2002);《宋词说略》(1998);《隋炀帝的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研究》(2012);《北京诗歌与北京文化》(合著2011);《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若干典型案例研究》(2013);《中国人的忌讳》(1997/2014);《周邦彦词新释集评》(2006);《中国古代公文选注》(2002);《史记汉史人物讲读》(2008);《中国书法导论》(1992);《魏碑》(1999)等。

  1. 译著:《改变思想,改变生活》(美国,韦恩·W·戴尔箸)。

(3)文学研究论文刊于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、《东岳论丛》、《河北大学学报》、《长江学术》等学术期刊。书法研究论文刊于《中国书法》、《书法》、《书法研究》等学术期刊。

何为碑刻:

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图画,我们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书法居多,碑刻上的书法最早以篆隶为主,后来有了楷书和行书碑刻。碑刻大多是在平滑的石板上书丹或将墨迹复写上去,再用刻刀凿刻。碑刻的用途主要有记述某人生平功德,像墓志铭,还有记述有纪念性的事物,或是歌功颂德等。

图片二

碑刻是石质,更利于保存,将书法刻于石上也更利于书法的保存与延续。碑刻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是一种无比珍贵的史料,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碑文来了解历史,还可以通过石刻上凸凹有致的文字来探究书法艺术的演变。

另外,石刻由于其材质限制,大而沉,不利于人为的赏玩与流传,因此石刻的传播还要靠“拓片”这种介质,利用碑刻凸凹的形态将文字拓印到纸上,便于保存与传播。我们常见的字帖就是拓片印刷而成。

本节课所讲的《曹全碑》是汉代隶书的代表,现原碑藏于西安碑林,是记述“曹全”生平事迹的碑刻,其书法风格以隽秀飘逸著称,也是书法学习者所临习的典范。

碑刻是中国书法的载体之一,它包含了书写者的书写风格,同时也包含了镌刻者的镌刻技巧。如果说书写在纸张上的墨迹如行云流水一般,笔触行走在线条点画之间,那么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如高阙巍峨,字字在笔锋刀刃上穿梭。

书法鉴赏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,以及心灵上放松,静态的章法结合动态的笔势,让整个书法作品耐人寻味。